正文 第64章:曹沫劫持齐桓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将军曹沫主动请缨:“末将愿意随同主公一行。”

庄公说:“你和齐国打仗败过三次,不怕他们笑话你?”

曹沫说:“正是因为败过三次,才要随从主公去,一次雪掉三次的耻辱!”曹沫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已经谋划清楚,胸有成竹。

庄公问:“怎么个雪法?”

曹沫说:“君侯应对君侯,臣下应对臣下。”

鲁庄公说:“寡人这次出境求盟,就好像是再一次失败。将军如果能够雪耻,就听凭你的!”

鲁庄公就带着曹沫来到齐国的柯邑。看到齐桓公已经建好了盟坛。鲁侯被安排到了驿馆住下,马上派人去齐桓公处谢罪请盟,齐侯也派人通知会盟的日期。

会盟这一天,盟坛布置的*隆重。盟坛是按五行布置的。齐兵在坛下摆成东、南、西、北四个方阵,分别按方位插着绿、红、白、黑四色彩旗,分别有将官统领,仲孙湫是总管,显得非常威武。盟坛分七层,每层都有壮士守卫,插着黄色的彩旗。坛的最上层树着一面大黄旗,旗帜上面绣着篆书“方伯”两个大字,显得非常庄重。方伯大旗旁边放着一面大鼓,由王子成父掌管。盟坛中央设置香案,排列着朱红色的盘子和玉器等盛放着供品和歃盟用品,由隰朋掌管。两旁长桌案子,摆放着贵重的金玉酒器,由太监竖刁掌管。盟坛西面有两根石柱子,拴着黑牛白马,站着屠夫准备宰杀,由司庖雍易牙掌管。东郭牙为迎宾大员,恭候在台阶下面。管仲穿着相国的官服紧随齐桓公左右。

这一切早早准备就绪,齐桓公传令:“鲁侯来到时,只准许一君一臣两个人登坛,其他的人一律留在坛下。”

会盟时间到了,曹沫穿戴着盔甲,手里拎着利剑,紧紧跟着鲁庄公寸步不离。两人来到坛前,看到眼前的阵势,鲁庄公有些胆寒,两腿打颤;曹沫挺胸抬头,毫不在乎。两人刚要上台阶,东郭牙上前施礼,对鲁桓公君臣二人说:“今天两国国君友好相会,没有恶意,请将军把兵器留下。”

曹沫瞪大眼睛,咧嘴看看四周的兵马,紧握剑柄,对着东郭牙“哼”了一声。东郭牙倒退好几步。是呀,齐国这么多兵马,鲁庄公身边只有一将跟随,你们害怕什么?

鲁侯君臣二人迅速登上台阶,来到盟坛。齐桓公早已起身迎接,两国国君互相叙说友好的往来。气愤十分融洽。

会盟仪式开始,大鼓敲了三通,齐桓公和鲁庄公两人对着香案行礼。之后,隰朋双手捧着盛血的玉盘,跪地请两国国君歃血。两国国君起身来准备歃血,曹沫突然从鲁庄公的身旁转到中间,右手按着剑,左手拽着齐桓公的胳膊,满脸怒气,要刺杀齐桓公。管仲急忙用身体挡住桓公,面对曹沫的右侧,诘问曹沫:“大夫这是为什么?”

69伐宋途中遇奇才

曹沫说:“鲁国连连受到兵侵,国都快亡了。齐君会盟主张济弱扶倾,怎么不济扶鲁国?”

管仲说:“噢,原来为了这个。大夫有什么要求直接说吧。”

曹沫说:“齐国恃强欺弱,夺走了我国汶阳的地盘,今天答应还给鲁国,我主公就同君侯歃血为盟。”

管仲对桓公说:“君侯可以答应他的要求。”

桓公说:“大夫松手吧,寡人答应你。”

听到这话,曹沫放下剑,松开齐桓公,从隰朋手中要过歃血用的血盘子,双手端着,跪地请两国国君歃血。

齐桓公和鲁庄公歃血完毕,曹沫对桓公说:“管仲先生主持齐国国政,外臣要与他歃血。”

齐桓公看透了曹沫的心思,就对曹沫说:“何必与仲父歃血,寡人与你立誓。”接着就用手指着天空说:“如果不把汶阳返还鲁国,就遭天谴!”

听到这样的誓言,曹沫立即歃血,向齐桓公千恩万谢,会餐时不断地向齐桓公献殷勤。

会盟结束,王子成父等人对曹沫劫盟事件愤愤不平,请示桓公要求劫持鲁侯。这时桓公也有些后悔。管仲说:“曹沫劫持会盟是无礼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主公许诺返还鲁国的地盘并不反悔,在诸侯面前就会树立起双倍的威信。如果为了一小块地毁约,将失信于诸侯。宁可给地树信,让天下知道无论什么情况下,齐国说话都是算数的。”

群臣这才表示理解,桓公也坚定了返还鲁国土地的决心,命令立即从汶阳撤走驻军,把原来鲁国的土地交还鲁国。

第二天,齐桓公设宴招待鲁庄公,告知鲁国接收汶阳的土地。对此,鲁庄公佩服齐桓公的讲信义。

各国诸侯听到此事,都信服齐桓公,愿意结交齐国。卫国、曹国听到柯地会盟的事,立即派使者到齐国谢罪请盟,承认齐桓公的盟主地位。桓公就约他们出兵共同伐宋,并约定了出兵的时间。同时派遣使者去洛阳,向周釐王报告宋桓公不遵王命、中途逃会的罪过,请求派出王师共向宋国问罪。

多少代了都没有诸侯支持朝廷讨伐不听命的诸侯了,齐国主动出兵支持朝廷讨伐不肯臣服的诸侯,周釐王非常高兴。立即指派大夫单蔑率领王师会合齐国共同伐宋。

周釐王二年春,齐桓公收到谍报,陈国、曹国已经按照约定发兵,王师也已经行动,就让管仲率领一支部队先行与他们相会,自己和隰朋、王子成父、东郭牙等,统领大军后行,约定各方在商丘会齐。

齐桓公自称好色,每次出征都带着嫔妃。管仲也有这个特点,这次出兵也带上自己的爱妾钟离婧。钟离婧不仅貌美,而且有文化,智慧聪明,和管仲很有共同语言。

管仲率领兵马先行,出南门大约三四十里的路程,到达峱山(在山东临淄一带),遇见一个乡间野夫,穿着短衫,头戴一顶破旧的斗笠,光着脚,在山下放牛,用小棍敲着牛角唱着歌。管仲虽然没有听清楚他唱的是什么词,感到此人能够安于贫穷自寻快乐,不是一个一般的人,就发了善心,让人给他送去一块肉,一壶酒。这个牛倌也不客气,几口就把肉吃完,把酒喝完,对士兵说:“我要见相君仲父。”

士兵说:“相国的车马已经过去了。

牛倌说:“我有一句话,能不能捎给相国。”

“什么话,说吧,我一定带到。”士兵说。

牛倌说:“浩浩乎白水!”

士兵连忙追上管仲,把这句话学给他。管仲连连重复了好几遍,一时懵住了,弄不明白什么意思。钟离婧听明白了,没等管仲问就说:“我听说古人有一首题目叫做《白水》的诗:‘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这个人想出山谋官做事。”

管仲知道他是个非凡之人,立即命令停车,派人把这个牛倌请来。牛倌把牛寄放在一个农家,就跟着士兵来见管仲,见到管仲只是长长地作了一个揖,并不跪拜。管仲知道这人自命不凡,就很客气地问:“隐士可不可以报上姓名?”

牛倌说:“我是卫国的乡下人,姓宁名戚。崇慕相国喜好贤人尊敬士人,远道跋涉来到这里。一边探访高贤,一边放牛。”

管仲就和宁戚谈论学问,宁戚对答如流,认定他是一个才华卓著的人,可以干点大事。感叹说:“英雄豪杰陷于污泥深潭之中,没人帮你也难以自拔,可惜了人才呀!我国国君的大军现在后面,很快就到。我给你写封信,你拿着信见他,一定能够给予重用。”

管仲当即拿出帛绢笔砚写了一个书简交给宁戚,让他去找齐桓公。然后管仲连忙驱动兵车赶路去了。宁戚把书简放在怀里,仍旧在峱山放牛。

第三天,齐桓公的大军路过这里,宁戚还象先前一样,穿着短衫单衣,带着一顶破斗笠,挽着裤腿,打着赤脚,站在路旁。看到桓公的大车来到,就牵着牛,敲着牛角唱歌。

齐桓公听到宁戚的歌声觉得这人挺奇怪,命令身边的人把他叫到车前,询问他的姓名住处。宁戚如实回答。桓公说:“你一个放牛的,为什么讥讽朝廷呢?”

宁戚回答:“我是一个小民,哪敢讥讽朝廷?”

桓公说:“当今天子在上治理天下,寡人率领诸侯在下面宾服拥戴,百姓安居乐业,尧舜时代也不就是这样嘛!你说‘不逢尧舜’,‘长夜不明’,这不是讥讽又是什么?”

宁戚说:“我虽然是一个村夫,没有看到先王治理天下的繁荣景象,但是也听说尧舜在世的时候十天刮一次风,五天下一场雨,风调雨顺,百姓种田吃饭,挖井吃水,国泰民安。现在世风日下,朝纲不振,诸侯变乱,硬说成回到了尧舜时代,小民不能理解。又听说尧舜的时代,百官作风正派,地方诸侯信服朝廷,处理四凶使天下安宁,自己不标榜而天下信服,不必用兵而威震天下。现在主公您第一次主持盟会拥戴朝廷,就出现宋公逃会的叛盟事件;接着是鲁国劫盟。结果是不停地用兵,劳民伤财。硬说是诸侯宾服,百姓安居乐业,也是小民不能理解的。小民又听说尧放弃自己的儿子丹朱,而让位于舜,虞舜不接躲到南河,百姓追随不舍硬尊舜为帝,舜才不得已接替帝位。现在君侯您杀了哥哥抢先占位,挟天子以令诸侯,小民没有看到唐虞揖让的优良风气呀!”

这一句话揭了桓公的短,通到了痛处,桓公脸上挂不住了,怒气腾的起来了:“匹夫出言不逊,推出去斩了!”

众军士三下五去二就把宁戚绑上了,宁戚一点都不反抗,一点都不害怕,脸上露出傲色,望着天空长叹一声,昔日桀王杀龙逢,纣王杀比干,我宁戚就是第三个被昏君杀的圣贤!”大笑着去赴刑。

站在桓公身旁的隰朋贴近桓公说:“此人不怕强硬,不避君威,不讨好国家大员,不是等闲之辈,一定是个有才能的隐士,主公求贤若渴,就赦免他吧。”(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赘婿当道 大叔,不可以 我的父亲叫灭霸 龙王殿 修罗武神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魔天 逆天邪神 贴身狂少 乡野小神医
相关阅读
想起我叫什么了吗女团缔造者Fighting少女天团都市透视医尊都市透视狂神天真老婆傻傻爱大宋燕王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圣魔圣魔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