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一十一章 出大事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事情若是真细究起来,后代里的皇帝虽然号称上朝上的勤,但是上朝却是就在乾清宫和养心殿。而大明朝的规矩,则是要去了太和殿才算是上朝。

乾清宫和养心殿,都是寝宫,嘉靖和万历两个,也都是在寝宫里接见大臣,尤其是嘉靖帝,和内阁大臣们谈起心来,那叫一个勤快。可同样的事情,为何落到了不同人群的头上,一个叫做“御门听政”,另一个就叫做怠政了?

唐大人无心多做评价,暂且不想也无能为力扯起反封建的大旗。望着正在自己的搀扶下,步履蹒跚的向着案边走去的老人,唐大人倒是觉得,上不上朝这件事情,算不得太大。

只是唐旭也不明白的是,既然天下事他都知道,一部《神宗实录》里,好像即使到了最后,也到处可见他和大臣们的来回戏份。可是为什么会把偌大一个朝廷折腾成内阁只剩一个人撑着,就连锦衣卫也从两万多人变成了不足三千,这到底是为什么?

也许,他自己并不愿意说。或者,他确实是不想多干事?即便他如今就在自己眼前,唐旭也无法问起。

也许,这些事情注定要成为一个难解的谜团吧。

但是唐大人相信的是,既然坐上了皇帝这个位置,除了少数的几个,这天下其实就没有几个真正昏聩的君主。有时候,他们并不是不想改变,或者不想干,只是有的时候是因为能力不足,有的时候则是因为太多的偶然,只可惜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成王败寇,某非如此罢了。

有的时候,甚至也要感谢失败者,正是这些失败者的努力抗争,才给后人们带来了一幕幕难以忘怀的波澜壮阔。

灶火间里热好的饭菜,很快就送了过来。卢受按照近些日子里来的规矩,给朱翊钧各盛上一些放在面前。

有唐旭站在面前,万历帝尽量努力的让自己看起来吃的更香一些。看得出,他其实是一个很会考虑别人感受的人。

“朕倒是忘了,你也未用午膳。”,抬起了头,朱翊钧颇有些歉意的看着唐旭。

“微臣尚且不饿。”,唐旭摇了摇头,并不是说谎。今天唐大人起的迟,早饭吃也吃的晚。

“那你且是给朕说说,辽东鞑子究竟是何模样?”,万历老人家,似乎一点都没有好奇心害死猫的觉悟。

“其实微臣也看的不真切……”,唐旭也有些不好意思的咧了咧嘴。

唐旭在乾清宫里,一直停留到下午未时末。从军营里的趣事,说到市井里的琐事,万历帝听来,始终都是津津有味。

直到听到唐旭肚子里“咕咕”叫了两声,朱翊钧方才是回过了神。

“之前朕曾是问你饿不饿,你却说不饿。”,万历老人家,忍不住拿唐旭打起趣来。

“万岁爷,已经快申时了。”,卢受走上前来,小声的提醒:“万岁爷该歇息会了。”

“已经快申时了?”,朱翊钧意外的抬头看了看窗外,果然见日头已经不那么明亮了。

“微臣请告退。”,唐旭知道,卢受刚才说的话,半是对万历帝说的,另外一半也是对自己说的。

“实心用事,朝廷定不会亏待贤臣。”,见唐旭要走,万历自然免不了要勉励几句。

“微臣记住了。”,唐旭认真的点着头。

“你且过来,我和你说几句话。”,见唐旭正要退出,万历帝却忽然又招了招手,示意唐旭过来。

等唐旭走回来,却又仍不说话,继续招了招手。唐旭这才明白过来,附耳贴近。

“日后小心赵南星,吴亮嗣也上算是君子。”,只说了这么短短两句话,万历帝就像是突然乏了一样,向后靠到了枕头上,微微闭上了眼睛。

小心赵南星?在回去的路上,唐旭翻来覆去的想着万历老人家说的这两句话,却始终摸不着头脑。

自己和赵南星,就从来没有过任何交集。更何谈恩怨。至于吴亮嗣,唐旭倒是熟悉些,但就这样说他是君子,恐怕也有褒奖太过。

为何这大明朝的皇帝,都这么喜欢让别人猜迷呢?唐旭有些抓狂。老人家的这句话,甚至有挑拨臣下的嫌疑,但是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东城司里的指挥,有什么好挑拨的价值?

马车出了东华门,向着崇文门外缓缓而行,庞大的紫禁城的倒影,也在渐渐西垂的暮日中越拉越长。

唐旭不知道,从此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到这个人。不过,如果历史是按照本来的轨迹发展的,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自己能在这个时候见上他一面,多少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北京城里的日子,渐渐的恢复了平静。皇后祭时,贴在街头的素纸,也渐渐的在风雨中被剥落。

唐大人的日子,也依旧是一如平常。起床,吃饭,上班,睡觉。当然了,闲暇的时候,文章还是要练得,全聚德和菜园子里,也还是要去看看的。

一直到了六月二十一,唐大人才被一则突如其来的消息炸晕了,炸的相当的晕。

大明万历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一。

五城兵马司西城司突然出动留守兵将二百人,封锁广安门。紧接着,在重重护卫中,几辆鎏金马车缓缓驶入城门。

大明朝福王殿下,皇三子朱常洵,回京了。

福王不是就国了么?怎么又回京了?可是看着福王爷好端端的进了紫禁城,里头又传来了消息,原来竟是皇上亲自下的旨,准福王回京城探亲并至皇陵祭拜大行皇后。

前几天皇帝老儿不是还好端端的么?怎么突然就得了失心疯了一样?唐旭听说这个消息之后,也顿时不由得愣住了。

不可能啊,历史书上从来没写过,福王不可能回京啊。唐旭又把脑海里几乎所有的正史和野史都翻了一遍,非常确定,福王殿下自从就国之后,应该就没回过京。

不过历史书归历史书,事实却是摆在眼前,福王就是回京了,而且还是皇帝陛下亲自准的。

“老天爷,你又找事做了。”,唐旭忿忿的指天抱怨。

其实打心里说,不管是朱常洛还是朱常洵当皇帝,对唐大人的影响都不是太大。唐大人如今不过是东城司里的一个指挥使,虽然有些东林党里的朋友,可是楚党,浙党里的也不少,和太子朱常洛虽然认识,但是也不算太亲密,总归仍还算是无门无派。

唐大人抱怨的是,这段历史到底要闹哪样。

在金台失下击退建州女真的时候,唐旭觉得这段历史可以改变。可是当皇后崩逝的时候,唐旭又觉得这段历史似乎很难改变。如今福王却突然回京了,这到底算是什么?

如果按照原来的那段历史,留给万历老人家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段时间里,究竟还会不会出什么幺蛾子?一时间,唐大人也说不准了。

不过,很明显,京城里头最激动的,绝对不是唐大人。

这段时间里,虽然两边仍然还在有气无力的打着嘴仗,可是通政使司里来往的折子俨然已经少了许多。

福王回京了?得到这个消息,最激动的莫非算是齐党魁首,礼科都给事中亓诗教了。

亓大人刚刚被三方联军干翻在地,如今却猛得发现,希望就在眼前,于是立刻便就振奋起了精神。

“陛下私颁谕诏,礼部绝不奉命。”,站在高高耸立的午门前,亓诗教慨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一回,就连亓诗教在礼部衙门里的老对头,礼部侍郎孙如游,都不得不出声应和。

亓大人刚刚落到底的声望值,也是触底反弹,一片红线涨停。

据说礼部衙门里头,大人们已经聚在一起,商议着要依祖制,给予福王殿下一等国公的福利待遇。是的,没有说错,亲王殿下削爵一等,自然就成了一等公了。

原来还在时不时打着嘴仗的几边,也是同时风向急变,雪片一般的奏折和呈书,纷纷向着内阁和司礼监涌去。

皇帝陛下下旨召亲王回京乃是家事,可是却不合制度;礼部衙门商议要把福王殿下削爵一等乃是国事,有理有据。虽然逻辑有点混乱,可事实就是如此。

不过在一片混乱之中,唐大人倒是惊奇的发现,全聚德收入的银子上涨了,而且涨的还不少。

琢磨了好一阵之后,唐大人终于找到了一个看似合适的理由。

京城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当然都要找个地方好好说上一番话,甚至密谋商议一回。可既然聚在了一起,就免不了要吃饭,如今全聚德在京城里的名气已经是够大,自然成了合适的选择之一。甚至要说的话多,多点几份菜,多上几壶酒,也是再正常不过。就算不在店里吃饭的,点上一桌宴席让送去家中吃喝也很正常。

事实上,馆子里的帐册,也正验证了唐旭的猜测。不但每桌花费的银钱算下来比从前多了一些,就连“外卖”这一块,居然也是涨了好几成。

福王回一次京,居然还有这样的好处?唐旭似乎觉得自己“阶级立场”有点不那么稳的嫌疑了。(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修罗武神 逆天邪神 龙王殿 贴身狂少 魔天 我的父亲叫灭霸 赘婿当道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乡野小神医 大叔,不可以
相关阅读
穿书之成为男主师尊的日子我在纹身店工作的那些事我真的不是大师啊我在决斗都市玩卡牌模拟人生者从灭族之夜开始迈向最强名门私宠:闪婚老公狠狠爱闪婚老公挂名妻[综穿]天生凤命福艳大特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