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谢宝胜其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转载本人撰写在今日头条上的文章:“观清末南阳总兵谢宝胜生平,岁月无法抹去他身上的老南阳记忆”

谢宝胜,字子兰,祖籍在安徽寿县谢家集。

据百度百科记载,谢宝胜幼年孤贫,曾在石头埠、寿州道观为徒。

清同治七年(1868年),云游四方,游历至甘肃太白山,年轻气盛身怀报国之心,遂就地投宁夏副都统金顺部,因参与镇压甘陕回民起义军,身先士卒屡获战功而被擢为千总。后转入马玉昆部下。同治十二年随宋庆、马玉昆攻克肃州,成为名镇西北的悍将。

光绪二年(1876年),随军出征新疆,平定阿古伯叛乱,连克乌鲁木齐、玛纳斯诸城堡,积功至都司。后因与马玉昆政见不和屡受排挤,辞军职入乌城东博格达山中为道士。

光绪十五年(1889年),马玉昆任京师提督,收罗旧部,善言相劝谢宝胜招其再入帐下。

光绪二十年,甲午战起,谢宝胜随部出山海关与日军激战数十仗,智勇出众。翌年,《马关条约》签订,谢宝胜愤然入京西白云观为道士。后返回凤台茅仙洞修炼二年。

(行伍出身却屡次脱离军籍入山修道,这也是为什么南阳人都叫谢宝胜为“谢老道”的典故)

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兴起,京师的武卫护军荣禄,请谢宝胜出任前路后营管带,留河南省节制河南宿卫军,其部号称精锐。后升豫北军统领。

谢宝胜驻河南期间,纪律严明,从不骚扰百姓,累功升为副将。

宣统元年(1909年)授河北镇总兵,次年改任南阳镇总兵,节度河、陕、汝军事。

宣统三年(1911年),谢宝胜在嵩县剿匪途中闻武昌起义爆发,囿于愚忠,赶回南阳镇加紧战备,以应对革命军的进犯。

同年,湖北国民革命军中部分河南籍士兵在新野人马云禄的率领下组建河南旅鄂奋勇军,一路北上逼近南阳,至新野县城时,声势已达万人。

后在同盟会成员杨鹤汀等人的劝告下,谢宝胜与南阳县知县文策先后撤出南阳城,让南阳这座古城免遭兵祸,谢宝胜率部退入裕州今方城县,因裕州知州已改旗易帜支持革命军,不得以只能暂驻新街。

民国元年(1912年)春,清帝宣统退位诏书广告天下,得知消息的半夜,宝胜开枪自杀。

葬于方城东北独树镇,时年66岁。

谢宝胜其人,于国家来说,东征西讨几十年,戎马一生,大厦将倾之际以死尽忠,算得上是忠君爱国之人。而且从民间一直以来流传的事迹来看,谢宝胜治军从严,于地方,于百姓,都没有做过分外之事。

清末豫西南地区匪患丛生,谢宝胜未到任之前匪乱连连,唐河、方城近畿山头几乎山山有匪,就近劫掠如:赊旗、泌阳等处。

谢宝胜到任之后剿匪不遗余力,一年未过,有名有号的山匪仅剩一两家。

另外谢宝胜平素善待部下,洁身自律,带兵数十年,负债上万,经河南巡抚奏明其事,朝廷令司库赐给白银九千两。而此时谢宝胜驻军怀庆府(今沁阳),就地捐银重修凤台茅仙洞三仙楼(有碑为证)。

所以在笔者塑造其人时,一方面要考虑重现其戎马一生的直爽个性,另一方面又要体现其对清廷的愚忠,其中还要渗透出对大厦将倾的隐忧。

谢宝胜虽是军人,却能体恤百姓疾苦,不以个人利益至大局而不顾,不然以南阳镇数千绿营兵和南阳城常年防匪修筑的梅花四寨,马云卿的河南旅鄂奋勇军未必能够轻而易举地进驻南阳城。

其中,自然有民国南阳第一任知府杨鹤汀的劝诱之功,但必然也少不了谢宝胜的爱民之心。

最后,聊表歉意,谢宝胜调任南阳镇总兵为宣统二年,而本人小说起始为宣统元年,彼时谢宝胜尚为河北镇总兵,但为剧情需要,让谢总兵提前一年出现在了南阳县衙门口,化解了张堂文与启封之间的死局,不甚严谨,特以致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大叔,不可以 逆天邪神 赘婿当道 魔天 贴身狂少 龙王殿 修罗武神 乡野小神医 我的父亲叫灭霸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相关阅读
娱乐圈潜规则:极品妖妻重生之隋唐乱听到吹牛能提现抗日之敌后争锋这个大明太凶猛超级反派师兄我师兄明明很强却喜欢发育技能会翻倍咋办诸天万界方形史莱姆的科幻故事新婚,老公有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