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自由从业者接下来却说,碎话不过是人暂时丧失理智的情感宣泄,是任何人的必须。

关键的是如何看待,不仅有个“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问题,即使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往往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这些虽不过都是细枝末节的而非更重要的人的操守的问题,但在识人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碎话多少就可以把人划分为可交往与不可交往两类。

可交往的就是碎话多的一类,这类人多少心机喜怒形于色,与之相反的一类则是凡事少有表露,常常有着让人无法琢磨的心机,尽管后者往往要比前者表面上有更大的作为。这就是我最初对于碎话的看法。

噢,对了,还是先对碎话做一个明确的界定吧:一、碎话多是下一个层级针对上一个层级不可逆转的无论是否合乎我意的决定有感而发,于问题解决通常没有多大的影响;二、虽多于非正式场合说出,但由于杂乱,上一层级往往能够容易地通过某一个渠道接受到信息。碎话者常自觉较为隐秘,别人不会知道,但事实却不尽然;三、碎话说起来往往没完没了,直至让人生厌。

事实上,无论如何界定,当时的我都无法经得住碎话的诱惑。

原因是,人终究还是要讲话的,而且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际上很大程度地在靠着说话来维系。若是彼此间的话说顺了,感情必要跟着增进不少,尤其集体场合,若有一个流利的语言表达,往往能成为这个集体的核心人物。

而咱们所说的“说话”绝非正式场合中的那种一本正经的讲话,在人的一生中正式场合总要远远少于非正式场合,虽说非正式场合所说的话并非完全都是碎话,却是碎话适宜的土壤。

这样的土壤必然地决定了碎话的新闻性、间断性、灵活性和迎合人心理的趣味性以及引人关注等诸多特点,而让之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得以延续。

根据咱们前面曾经讲过的事实,大致可追溯至人自主意识觉醒的高中阶段,只不过那个时代的碎话不惹人注意而已,及至踏入了社会就无时无刻地不陷入碎话的包围之中,若是无人及时提醒,人对于这种包围常常是不自觉的而且会不自觉地就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提醒是不常有的,因为似乎只要过了十八岁就算是成人了,无人肯去担干扰别人生活的罪名,除非是自己最亲爱的爹娘,即使爹娘也常因此而被指责为“多管闲事”。至于其他人原也是有的,因常遭受“孙子”之骂就绝无仅有了。

或许由于我爹娘故意操作的缘故,我不仅无法经得住碎话的诱惑而且容易成为碎话的中心。

之所以这样说,主要因为无论是高中阶段还是当兵期间,尽管我并没有觉出自己如何与众不同,但大家还是觉得我是与众不同的,所以我就少有朋友,大家所说的俏皮话因为常常有隐含着我爹操作的成分,多不冲向我,有时候甚至会因为我的突然到场而让热烈的场面嘎然冷下来。

看得出来,大家对于我爹的操作不仅仅象我认为的那样出于嫉妒,而是出于本能地反感。正是因为这种复杂的思想境界,才让原本必需的谈话多起来。

任何人都有从众的心理,因为只有首先从众才能与众不同,尽管人最安全的状况往往是最普通的与人没有丝毫两样,但人还是喜欢自己有与众不同的表现。

我显然不希望自己被排挤于他们之外,所以经常地抓住一切尽可能抓住的机会去参与其中的某些讨论,尽管他们仍在回避我,但他们不得不佩服我这方面的天才,我当时确这样认为,事实上,他们是因为我的特殊情况误以为我所说的或许更确切的缘故。

凡是碎话,就免不了牢骚的成分,至少的也会正话反说只图引人注目。但碎话与单纯的牢骚还是不同的,其内涵往往要更广泛一些,尽管碎话往往会因为一句牢骚话而起。

暂不去细说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单说刚才提及的两个阶段我的碎话天才无疑受到了限制而没有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碎话是必须的,不仅因为自然积蓄的能量得以排泄可以让人得到愉悦,而且还会因为暂时地让人成为某个小团体的核心而让人骨子里喜欢表现的天性得到满足,所以碎话还有无限蔓延的趋势。

然而,这并不等于说碎话是不可控制的,除了其时其境的因素外,更重要的还是人自身的观念。

譬如刚才所说的两个阶段,尽管碎话在强烈地诱惑着我,我还是有所控制的。

既强烈地渴望着,又自我控制着,这样一对矛盾就是我当时最真实的写照。

或许人永远地就要处于这样的矛盾之中:既渴望着,又无法甚至不想实施自己角色的转变。

我当然地在反感着我爹娘的操作,分明地又渴望着这种操作,似乎离了我爹娘的操作我当真不知该如何去做。

如果你能够理解了我啰哩啰嗦所说的这些话,就不难理解碎话内容的广泛性,无疑地,搀杂着情绪从天到地从人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从贫到富等等所有人能够意识到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碎话的内容。

从表面上看,“碎话”是广博的,仿佛宏学大儒,但“碎话”多讲究韵味,倘若要从“碎话”中了解信息必要首先关注它的韵味,而只要关注韵味就又会加入人的主观创造,凡是人的主观创造都无法摆脱主观性,也正是因为这种主观创造性才让碎话真正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待我的意识达到这个层次,已是我到工厂为弥勒佛开车的时候。

无疑因为“司机”这个特殊的身份,我仍无法很快地成为碎话的中心。

但此时的我已放松了主观上对自己的限制,便有了认真地观察和研究碎话的机会,而且形成了开头的观点。

所以,我更加强烈地渴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在我看来,他们或许是最纯朴的一类,我原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为什么偏要从中分离出来呢?

人自我控制,往往是最累的——不仅需要过着仰人鼻息的生活,单是终日里说着心口不一的话就足以违背自己的性格而让自己因为矛盾而郁郁寡欢。

为什么非要如此呢?反叛或许才是最真实的,尽管反叛常常被人隐藏的极深,但绝不可以因此而否定这样的事实,而且反叛这种人的天性也会因为道德的约束而遭到人惯性力量的抵制。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能时常记起自己的身份,因此参与碎话常常是有选择的,只要涉及到厂里的一些关键,我就会突然地闭口不言。

是否可以这样来表达:我既是受欢迎的,又因为我的表现而遭人排斥。

之所以这样说,则因为人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处于我当时的角色,哪怕是随便地说一句话,人们也会如获至宝地认为事关工厂的机密,对于喜欢猎奇的人们来说,我自是最好的渠道,但由于我的表现,人们又必然地因为担心我会告密而处处戒备着。

这与我急于融入其中的愿望恰恰又是一对矛盾,但只要想做的事儿,我当然不会就此放弃。

唯一的方法,就是选择一些与工厂无关的内容主动挑起碎话的过程。

人有的时候是相当脆弱的,他们的戒备其实也容易被我天才的碎话所打破,只要《脸面》中曾提及的我编造的一个关于弥勒佛的故事,我很容易就融入了他们之中。

真的,不是吹,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有碎话的天才,事情只要起了头,我就会记起许许多多的东西,这些东西显然都没有经过大脑的认真斟别,随便地说出来就足以充实谈话的内容。

说起来,天才也并非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有的内容尽可以重复而不影响谈话效果,只要把其中的一些小东西略作调整即可。

当然,也不能总是重复,只要说话的胆量再大一些,完全能够凭着已掌握的东西在主观臆测一些同样生动的素材,因为这种谈话往往无人去辨对错,更不会有人追究责任,只要能维持兴趣已算得上成功,至多会因为其中某句的新鲜而被人当成口头禅而传播稍纵即逝的一段,待人们的兴趣过去,又会被别的新鲜所取代,渐渐地这是偶尔的提及一下,倘有错误,脸上的羞涩也只是片刻间的事儿。

碎话虽说也有积极的一面,但追求正道的人绝不可以沾染成癖,因为人的自制力总有脆弱的时候,便是人们常说的“话多必有失”吧。

我显然没能汲取前面两个阶段的教训,偏偏因为追求而成癖,慢慢地就让之具有了惯性。

人思维上的惯性要远远地强大于任何有形的物体,显然是为了让自己的谈话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我开始逐步地加入一些虽说故意弄的面目全非的真实,这足以让我成为此道中的高手并维持着高手的地位。

问题是在我与工友们热络起来的同时,与弥勒佛之间的关系却逐步僵了起来。

前面的讲述曾提及我们之间的故事,若细究起来,这恐怕也算是原因之一吧,因为他已多次地找过我并严厉地训斥我,除了我们开始僵持的关系,当然还有我关于他的一些行为的宣扬。

——不得不佩服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管我在透露这些真相时已经做过变动,但人们居然能够以已经变动过的资料而衍生出事件的真相。

无可置辩地,我确已成为此道中的高手,而且因此也让我成了曾梦寐以求的核心。

必须再次提及的,人只要气味相投就容易结成死党,尤其是在同等地位或者虽略高一些但不超过层级的人之间。在我成为高手的同时,无疑存在了“我已有几个死党”这样的事实。

多数人认为这是我利用所谓的职务便利为他们办事的成果,这当然是至关重要的原因,但绝不可忽视了“碎话高手”的作用:

至少这种既透露某一些虽非全面的却能够为人所用的真实而让自己显得高明一些满足了自尊的同时又象人们嘴里常说的“人热情没有架子”的表示的碎话助长了自己威信的提高。

有时候,事情的好坏真假当真是难辨的。

且不说我当初如何浮躁的压根儿就没有去辨别这种行为对错的心思,只说啰哩啰嗦了这许多,从大家的表情看,肯定有人对我说的“碎话”还没有一个准确地把握。为了给大家一个明白,我不妨给大家讲一段典型的碎话实例——

某一日,清早刚起床我的眼皮就在跳个不停,老家人对此有过“左跳财右跳灾”的精辟论述,据说是非常灵验的,前面的讲述曾有提及,我从不去信这些迷信的东西。

但眼皮缘何总这样跳个不停呢?刚睡过觉,劳累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其时我对劳累的理解仍然是片面的,现在看来,确如农村小老头《别随便去信人》所说,劳累可分为心累和体累两种,若是心累,仅靠睡觉自然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我当时经常有这样的劳累,所以就逐步地相信“感应一说”,若有感应就不由不信预感了。

那一段,我的预感是非常准的。其实,也算不得预感,或许是人的第六感觉无意间就把彼此关联的但人的意识尚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串联到了一起就有了巧合。

我们完全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去做过多的探讨,现实是我的心情却因为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维而浮躁起来,以致于我的脾气大得惊人,居然莫名其妙地因为弥勒佛只嫌了我一句去开假单据的速度太慢就与之吵了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事或灾吧。

那段时间,或许是由于心理亏欠的缘故,弥勒佛竟然也变得婆婆妈妈,而且有些向我低三下四地模样,极简单的一句话常常要重复无数遍。

看来,人是不该有亏心事的,只要有了亏心事,心理总会有所变化。

弥勒佛的这种变化无疑让我心烦,其实有许多事对领导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再三地解释,解释多了反而会让人觉得不自在,重了甚至会让人觉得缺少信任。

我确没少为他做类似的事儿,他也不是明显地在嫌我,但我还是无法自抑怒火就发了出来。

果如兄弟们前面的讲述所说,人做事绝不可给人留以把柄,倘若留了把柄,常常无法自圆其说,重者甚至会受到严重的牵制。

我知道弥勒佛不敢拿我怎么样,但我还是因为自己的冒失而后悔,所以就利用他心情好的时候给他道了歉。

为什么有人总要把司机和秘书列为亲信,恐怕就是因了他们总不会缺少跟领导说话的机会这一点儿。

我向他道过歉之后,他或许至少也不想在表面上把关系弄僵,所以立即变得笑颜如花,但我却能感觉出他笑里的勉强。

我非常清晰地意识到,这种笑并非他大度的表现,我与他从未有过的吵架无疑将彻底改变自己在他心目中的形象。

最了解领导的人,只有司机。我当然知道他是睚眦必报的人,虽说自己的道歉获得了他表面上的谅解,但自己的心情掺杂着或悔或怕或不停地劝自己无所谓而故作的潇洒反而更加恶劣起来。

这就是心累的根源之一,及至回到宿舍已是精疲力竭只想静静地躺着。

按说这样的状况不该有碎话发生,却偏偏发生了,或许这也是我费如此大力气去讲述的原因之一吧,如此是否正可以说明碎话的某些特征:

碎话其实就是一些非是非说不可的或者只是应时应景的借以适应心境或者娱乐的可随意搀杂的真假参半的话。

这应该算是背景,最起码的条件就是有三五个人。起先大家都在默默地想着心事没人说话,或许由于我的归来,其中的一位忽然说道,******,这世道真******怪。

大家都知道,他正因为他干公安的那位小学同学扣了他表妹无牌照的自行车而自告奋勇地去替表妹求情好却说歹说仍旧罚了五元钱的事儿而烦恼。

他说过之后,或许因为担心他的情绪,长时间没人接话。原该就此终止的话题并没有就此打住,因为另一位必然在思量了许久才又插话道,都是因为腐败。

腐败是当时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于是几乎人人都表了态:不仅深恶痛绝,而且列举了无数的自以为了不起实际上却只是皮毛的现象。

听着这些议论,我的疲惫竟然轻了许多,而且有一股强烈的倾诉欲在萌动着但被我紧紧地压制着。终于其中某位的一句“难道我们厂就不存在腐败吗?”的插话,让我无法自抑了。

我先是通常地没有任何指向地胡乱骂了几句,而后便就此展开说了起来,具体的内容多杂博我已无法记清了,因为碎话便具有这样的特点:过后就容易忘记。

但是有一条却是肯定的,我肯定讲到情不自禁时列举了弥勒佛的一些事实以增强自己说话的分量,这些列举当然是轻微的隐晦的但大家绝对能够听得懂。

碎话显然就具有这样的功能:说话中,我的情绪分明被调动了起来,我甚至忘记了疲惫,直到真的累了才甜甜地睡去,完全没有预料中失眠的现象发生。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在说碎话,比较起来,后来的碎话显然与第一次唯一的区别就是少了羞涩、谨慎和咬文嚼字而更加洒脱。

但问题却来了:我列举过的事实被更加维描维肖地传扬开来了!尽管我曾经要求大家保守秘密各位也曾发誓绝不外传。

碎话的传播不同于正规场合的传播途径那样容易追查或者辨认责任人,这让我难堪甚至于愤怒却又无可奈何,后悔肆意地蔓延开来,却无法改变因为我屡教不改而让弥勒佛愤怒的事实:

他开始不坐我的车,我们之间的关系明显僵了起来,终于导致了前面讲述中所提及的悲剧的发生,却也没有改变我本次讲述开头所说的看法。

我从不后悔这样的结局,在我看来,只要努力过,事情总会顺其自然地发展,况且倘若没有这个结局,或许我会象其他一些兢兢业业只知努力工作仍免不了下岗的人一样仍在艰难地打拼生活,这就是现实,而且现在要想象我那样迅速地完成原始积累的难度显然已经加大,不要小看了短短几年的功夫,除了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还有人的观念。

人观念的转变无疑是困难而且缓慢的,而且绝对要受着经济基础的制约,就象赌博,本厚胆才大,而胆大所完成的事儿必然地会伴着更大的观念转变。如果把人生比作赌博的话,我们不妨放手搏一下。这就是我多重性格的另一面。凡人都有多重性格,只是会在不同的侧面展现出来。

不要以为我只顾着说性格就忽视了碎话,其实同样受着诸多因素制约的人的性格同样也是碎话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有不少的习惯的养成都与人的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于性格,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做专门地研究,因为其多体现于人的行事之中,只要关注我们的讲述就不难发现我们的性格。

在这里,必须要声明的就是啰嗦这许多主要还是让大家尽可能地了解与碎话相关联的因素,并非因此就忽视碎话极其作用。

也可以说正是因为碎话的天才和敢于说碎话的勇气,才有了我紧密团结的一批死党构成了我发展的基础,当然还有咱们前面讲述中所提及的其他重要因素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之所以把碎话的重要性提至如此的高度,无非就是让大家且不可忽视了碎话的作用,因为我的那些死党多是说碎话的高手。

噢,对了,必须要再交待一句,讲碎话也是需要勇气和才气而非人人都能讲的。

终于有一天,我厌倦了碎话,除了我观念的转变之外,还有,这个时候我已不是当初胡掐的而是名正言顺的董事长了。

兄弟们之间的碎话已远不如当初那样顺耳,而且碎话的目标多指向了我。作为董事长,已不是往日的大哥,必须要维持必要的尊严。

譬如碎话,无疑不仅会伤及领导的自尊,而且容易涣散军心,我显然把公司当时的混乱一股脑地推向了曾经助我们结成死党的碎话,所以我决定全面禁止。

自以为理由充分,便以为硕士必能支持我。岂料却遭到了他的坚决反对,他认为:碎话不过是人的情绪的正常宣泄,既存有宣泄,就说明我们的规划、策略、至少是管理存有导致情绪的漏洞,耐心且认真地听一听,对于拾漏补缺还是有好处的。

强行禁止无异于军阀作风,肯定是行不通的,但也不应当任其蔓延以致于涣散了军心。

不过,既存了情绪必要发泄,而且存有情绪正是员工具有责任心的表现,我们当然不应该扼杀员工的责任心,否则就是愚蠢的,我们不妨……

我没容他说下去,我是讲究效率的,所以最反感他这种被我认为是自官场学来的咬文嚼字的功夫。

现在看来,效率是该讲的,但即使讲究效率也必须注意方式,必须要有让人说话的勇气。要不是我的固执,前面讲述中所提及的内耗完全有避免的可能。这就是我对于那段痛苦经历的一个简单总结,也是我的碎话观念的一个反复。

值得庆幸的是,前面的讲述已经提及,我终于肯接受了他关于“有序碎话”的观点而把公司完全交给了他。

在中国,一把手的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即使在我们这样的私营公司,正是因为我的转变才让他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而又正是因为他的才能的充分发挥才又有了公司起死回生的现实。

根据我们的话题,我原不应该再去重复这样的现实,但只有重复这样的现实似乎才更能说明问题。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重新回到我们的话题且看他是如何操作并且让我满意的。

但话既说到了这里,我必须再耽搁大家一点儿时间来表明这样一个观点:胜利者虽说是不该受责备的,但也有个令人满意度的问题,譬如杀敌一千而自损八百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关系。

对于他的操作,我无疑是满意的,因为他有理有礼有节,获得了成功又不伤及我的自尊。

实际上,他不过落实了我当初曾经毫不讲理地打断了他的那后半句话——在大幅削减我因人设事的臃肿的公司机构的同时,设立了一个看似并没有多大用处的纳言部。

千万别小看了这个纳言部,正是这个纳言部吸收了员工的碎话,不仅理顺了情绪,而且让自身逐步成长为公司的智囊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我对于碎话的现在的看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修罗武神 贴身狂少 我的父亲叫灭霸 龙王殿 逆天邪神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乡野小神医 赘婿当道 大叔,不可以 魔天
相关阅读
我的帝国无双非洲酋长万族之劫轮回大劫主御九天九星霸体诀超级系统巅峰高手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