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9谈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清早阳光下,李文道和冰儿正在等待着厨房的早餐。二人在屋内喝茶闲聊,正巧冰儿问及文道今日所为之法,文道沉思片刻,答道:“若是按照昨夜夫人所言,那此事成功的关窍在于地主。我自当是与府衙诸位大人一起,与南湖府各大地主详谈,一是要避免他们内部之间的竞争,二是要他们一致租种南湖农民的土地。而地主同意的关键,则在于我南湖府衙。我当依照南湖府的现实情况,酌情予以地主租地补贴。如此,在府衙的支持下,三方获利共赢。”

冰儿听了,也觉得行事逻辑清晰,并没有什么问题,于是嫣然微笑,再为文道斟茶,又仔细说道:“凡事都有一个利字,无论是地主还是商人,都逃不过对利的追求。若是有愿意主动迁往燕州的地主,也当是予以鼓励。那农民看了地主都去,也会带着逐利的心,主动前往。而去燕州的地主,当是南湖府境内的小地主,他在南湖的土地可以转让给大地主,这些,都是你府衙应该要做的事情。”

“是啊,夫人说得对。朝廷的迁移政令,虽说以百姓为主,但这地主商人也在百姓之列。至于我们则要掌握各阶层迁移的比例,如若不然,则南湖的生活将会崩溃。此事十分重要,我要立即派人叫来五县的县丞,告知他们。”说罢,李文道便起身前往前堂。

“夫君,吃过早饭也不迟。”冰儿说道。

文道没有回头,继续向前堂走去,但回话说道:“没事,夫人先吃。我安排好了自会去吃的,夫人不必担心。”说罢,身影便消失在庭院之中。而屋内的冰儿则是看着那消失的背影,慢慢的喝着早茶。

文道来到前堂,即吩咐人先去叫来副使陶海大人,再又派人前往辖下五县,叫各县县丞来府衙商议。安排完后,文道一人坐在堂上,心中思虑着此事的细节。

太阳跳离了地,渐渐升起。文道与陶海大人正在府衙正堂商议土地春耕一事,而京城皇宫内的春风阁中,太子元仁也早早到了这里,片刻后门外竟有人说有要事来报,在得了太子的准许后,进入阁内。

“说吧。什么事?”太子元仁说道。

“禀殿下,今早日出时,许多百姓像平常一样买米买菜,可除了城西西市,其他自营的粮店菜店都闭门不开。于是百姓便全部涌入西市,抢购米菜,使得那西市米菜销售一空。但即使如此,还是有百姓没有买到粮食蔬菜。也不知从哪里传出了消息,说京城即将断粮,更引得百姓纷纷哄抢。现在城中已经议论纷纷,而其他如丝绸布匹商家,甚至卖药坐诊的药堂,都受了影响,纷纷闭门自保。”

“知道了,下去吧。”太子内心虽然焦急,但面色平静。在报告之人退出了春风阁后,太子元仁一人在阁中独语说道:“到底是父皇啊,看来父皇还想用这件事磨练我。即使如此,我也要让父皇知道此事,再得到准许后,我再动手。”说罢,便起身外出,前往勤政殿面见皇帝。

迎着阳光,太子元仁心情愉悦。当他知道这些商人们准备反扑时,就已做好了准备,且预备了两种方法,一软一硬。如今看来,既然对方不讲德行,那么自己不必惯着他们,于是已在心中暗自选了那硬的方法,想要给予这些商人以重创。

毕竟当今满朝上下都在为北方燕州战略服务,若是阻挡,那便是与朝政为敌,与百姓为敌,既然是他们自己选择了错误的路,自己又怎能为他们负责呢?

太子元仁心里憋着气,因为他还没有找到那个桉发当晚逃出酒楼的越州商人,所以就没有证据验明他心中猜想,指证周齐。所以如今面对着这些商人们的做法,他虽痛恨却也开心,痛恨是因为他心中怀有百姓,开心是因为他终于可以痛快出手撒气了。

片刻后,太子元仁便来到了勤政殿,门前小太监再向赵彦龙通报后,便请太子进入殿中。元仁在得到赵彦龙准许后,整理面容,缓缓地推开了殿门,进入殿中,向赵彦龙行礼。

“向父皇请安。”元仁行礼说道。

“起来吧,有什么事吗?”赵彦龙慢慢的喝着早茶,看着元仁说道。

“儿臣刚刚接到消息,京城地部分商人已经罢市,关闭商户不出售任何商品。尤其是关系民生的粮食蔬菜,还有药铺制衣店等。城内更有谣言散播,说京城即将断粮,引发百姓哄抢。”元仁小心的说着刚才得知的情况。

赵彦龙听了,感慨说道:“大赵多少年了,已经没有过断粮的事了。想来还是大赵初立那时,有不怀好心的商人囤积垄断,哄抬物价,后来被抓被斩,也就都消停了。”

“父皇英明。正因如此,儿臣觉得也应严处。”元仁眼露凌厉,看着赵彦龙,似有期许。

赵彦龙看着元仁的变化,心里便知道了元仁要如何处理,于是微笑着说道:“你放心去做吧,但要掌握好尺度,给他们一个警戒就好了。你要记得,一朝之基本,在于百姓。处理此事,要让百姓满意。至于商人嘛,几千年来,只听说过商人亡国,还没听说过商人造反。”

“谢父皇教诲。儿臣这就让人叫来京都府知府,解决此事。”元仁说着,便向赵彦龙告别,离开勤政殿,再回春风阁。

回到春风阁后,元仁便让人将京都府知府叫来。因为此事毕竟是一城之事,不可能由朝廷直接插手。但太子心里不爽,于是便想通过京都府,来贯彻他的想法。

与此同时,远在南湖府衙的李文道,也在和陶海大人说着中枢政令的事情。

“陶大人,既然我们决定开始执行中枢的第二道第三道政令,是不是要请那朝廷派来的监督大人出来,将我们的想法说给他听。”文道问道。

陶海一早便被李文道派人叫来府衙,原以为有什么突发事件,所以急匆匆赶来。来到府衙后与李文道聊起,才知道是要急于推行这第二道第三道政令。于是受文道之邀,二人一起吃了早饭,边吃边谈。

“李大人,那特使也来了好些天。每日只在府衙,也不外出。若是如此,我们执行这迁移百姓之政令,自是应当让他知晓。说来惭愧,他在府衙多日,我还不知他姓名。”陶海苦笑道。

“这与陶大人无关。这位特使大人名叫萧仙山,听说是赣州昌南府恩科第一名。被征入朝,做了这政令监督的特使。这萧大人每日在府衙中也只是读书,一人独自用餐并不主动外出。所以我才询问您老,是否要将此事告知他。”文道笑着说道。

“就是那个恩科桉中被斩了州牧与知府的赣州?”陶海大人来了好奇心,积极问着文道。

文道微笑说道:“是的,就是赣州。被斩的除了州牧田文元和昌南府知府钱宇,还有几位阅卷考官。唉,贪心不足啊,国家抡才大典,又怎能被铜臭玷污。”

“若是如此,被斩也是应该。唉,都是多年为官之人,怎么能不懂伸手必被捉的道理。”陶海感叹道。

“那饭后我便让人将那萧大人叫来,与他说及此事,也让他更好的履行朝廷监督职责。”文道转换话题说道。

“嗯,如此也好。那便在五位县丞大人赶来前,将那萧大人叫来告知此事。待与五位县丞大人共论此事时,也要让他在会上旁听。既然朝廷让他监督,那我们执行政令时,要让他时时参与,不落一步。”陶海说道。

“陶大人说的有理,如此我现在就让人将那萧大人请来。”文道说道。

“好,如此就将此事定下来。”陶海说道。

说完,文道便让人收拾了这饭桌,再派人叫来萧大人,然后与陶大人一起,等着那萧大人前来。

在李文道和陶海等人的这一刻,远在京城的春风阁中,太子元仁正在与京都府知府邓大人交谈。

“邓大人,你可是知道了今早商人闭户之事?”太子元仁问道。

“回殿下,臣一早便已知晓。所以早早到了京都府衙,思虑解决之法。”邓大人回道。

“可有办法?”太子追问道。

邓大人想了想,看着太子说道:“殿下,臣与府衙诸位大人商议,准备将那些商人叫来,一起商量着解决此事。”

太子听了,无意般的笑了一下,然后对邓大人说道:“如此,不是说明我大赵官府,向他们低头了?”

邓大人听到太子这样说,便听出了太子这话的意思。太子不想让官府与那些商人交谈,从而退步。因为自己也为官多年,但还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早间与府衙内诸位大人相商,也只得了这一个方法,虽是无奈,但只要退步就可以不让此事闹大。

于是邓大人小心问道:“殿下,那臣该怎么办?还望殿下指点。”

太子笑了笑,对着邓大人说道......

“朝廷不会向商人退步,尤其是压榨欺负百姓的商人。”太子元仁看着邓大人说道。

邓大人一听这话,联系之前太子所说的,便知道太子这是要对此次闹事并与朝廷作对的商人予以强烈重创。于是恭敬问道:“还请殿下指点。臣愿配合殿下行动。”

太子元仁笑了笑,说道:“其实这事情不难。老百姓没吃的,你官府便给他们发吃的就行。但不能白白发粮,自然是要以市场的平常价格出售,这样我们逼得那些闭户的商家卖不出去,反而囤积在自己手中。待百姓不再买他们的粮食,官府压低了那些商人囤积的粮食的价格,我们在以平常价收回来。如此倒卖一手,让那些商人付出代价。”

邓大人听了,并不是立即理解,而是思虑了片刻,说道:“殿下高明。若是运筹得当,我们说不上还可以从商人身上赚些银两。只是,我们的粮,由何处供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我的父亲叫灭霸 龙王殿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贴身狂少 乡野小神医 逆天邪神 赘婿当道 大叔,不可以 魔天 修罗武神
相关阅读
可爱的她有千层套路校草的大小姐她又甜又野我能进入众生前世四号守墓人大唐:家父玄宗,辉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