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英华书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因为吴国都城,也就是中京长安城与卫国都城,也就是东京洛阳城相距不过四百里路程,若要攻伐不过两,三日路程,两国皇帝也不知是商量好了还是如何。

卫国于洛阳西边大兴土木建造了一座防御重镇

便是洛州

而吴国也是如此

于长安城东边大兴土木也建造了一座防御重镇

便是雍州

卫帝张凡先行开始建造,开始之时更是派了数万大军严阵以待,生怕吴军趁乱偷袭。

而吴军上下得知消息后,并没有派军攻打,经过吴国朝堂君臣商议之后,于卫国建造洛州城的十日后也开始了建造雍州城。

双方更是派遣使者互相试探口风,最终双方皇帝应允建造城池之时双方不可趁乱偷袭。

如此一来,历经大半年,两国更是耗费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以及十几万的劳动力终于建成宏伟的雍州,洛州重镇。

两处重镇一先一后相继建成。

建成当日,两国便在此激战数日。

先行建成的卫国直接一阵突袭杀的吴军人仰马翻,俘虏了军士近千人,更是抓了百姓近万人。

吴帝李思明怎么可能咽下这口气,当即派遣大将领兵进攻洛州,大战一触即发。

大战数日,胜负未果,双方便也草草撤兵。

卫国北部则有长城天险,防备宋国与高丽。

而且长城之外还占有饶乐州与营州二座重镇,进可北上攻打宋国,东也可攻打高丽国。

这高丽国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便脱离了大夕王朝的控制。

前朝孝宗更是兴兵三十万,连续出征高丽四次,搞得国家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最后损耗了无数的钱财与民力,更是损失了近三十万的大军才把高丽给打下来。

大夕王朝国力如落日夕阳之际,高丽国又宣布自立。

近年来统一了东境的卫帝张凡倒是也打过攻打高丽的主意,但国家新建,百姓初定,更有大臣百般阻挠,卫帝张凡只得作罢。

况且宋国还占有松沫州,时不时的袭扰饶乐与营二州。

这松沫州与饶乐州与营州还有单于等州之前尽皆是吴国领地。

虽有精兵把守,不过此四州离吴国较远。

本来想攻打高丽的李思明听取了大将军吴航的建议更是从丰州往东境调集大量重兵。

如果令吴国在此插上一杠子的话,相当于一颗钉子扎在了宋国与卫国之间。

卫宋两国当然不能让吴国如愿,当下两国便达成共识,进行了第一次密切的合作。

宋国派出两路大军

主力军攻打松沫州,另一只大军攻打丰州。

而卫国更是派出三路大军

一路大军攻打饶乐州

另一路则大军同时攻打营州

第三路大军更是越过长城直接攻打胜州与单于等州。

五路大军攻打吴国东北几州,如此远的距离吴国也是鞭长莫及。

只保住了丰州一州。

胜州,单于等四州以及饶乐与营二州尽归卫土。

松沫州也投降了宋国。

自此,吴国失去了对东北境内几千里的控制。

自此以后,没有了吴国的掣肘,吴卫两国在东北境内更加来去自如。

几个月的时间内,两国也发生过数次摩擦,不过都不是什么大的战事。

卫国地处中原以及大多南方诸地,极大的缺少战马,导致可用的骑兵并不多。

自从与宋国合作过之后,两国便开始了密切的联络。

卫宣化元年的正月接到了宋国的联盟书信。

卫帝张凡其实打心底里看不起王方这个叛将,可是居于当前的形式也只得与其结盟。

当下,两国便正式结为盟友。

卫国为宋国提供粮草,而宋国为卫国提供优良的战马,以用来装备骑兵部队。

自建立起英华书院到如今已经大半年的时间,卫国可谓是对此书院投入良多,不仅用了文圣一脉德高望重的大文豪蔡华为院长,而且还用了武圣一脉的赵骁为副院长。

二人皆是德高望重之辈。

虽已具是半百老人,但二人的学识相当渊博,仅仅是文圣的活字招牌便招来了诸多学子的热情,现在更是有了文圣武圣两块活字招牌,不仅卫国的白衣之身,如今就连吴国的的学子们也想一睹这英华书院的风光。

蔡华赵骁二人一文一武,英华书院更是有皇帝的亲自提笔,众学子皆以进入英华书院为傲。

为了英华书院可谓倾尽了卫帝张凡的内库。

英华书院分为四年学子制度。

不管贫穷的农民,还是士族子弟只有符合标准并有造福百姓之心皆可加入书院学习。

而且进入学院不需要交付任何费用。

只用安心学习便可。

此言一出,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直接打破了以往的士族寒门身份地位的差别。

卫帝张凡直接被广大寒门子弟誉为千载难遇的明君。

经过张凡的亲自礼贤下士前往山中数次邀请文圣武圣一脉的家主。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最终二圣终于率自族子弟出山任教于英华书院,而年轻子弟有才干并自愿者皆入了朝堂为官。

不过书院每年只招收三十名学生。

而且英华书院只允许年龄二十以下的学子加入。

自加入英华书院之后,四年的时间要学习大量的知识,文,政,史,军,阵,礼......

四年过后会有相应的考核

考核完毕后,上榜的学子可以直接入朝为官,落榜的学子可以继续在书院学习一年,或者直接离开学院。

如今英华书院发展的如此迅速,卫帝张凡功不可没,在民间更是有大多吹捧卫帝张凡功绩的人。

而文圣,武圣二脉的年轻子弟更是加入了卫国朝堂任职。

而卫帝张凡更是被行踪飘忽不定的江湖百晓生誉为

书院之鼻祖。

这只是张凡二大功绩之一。

小时候随师父云游在太湖的张凡从小便在水里摸爬滚打,水性尤其之好。

少年时还曾礼贤下士拜当地水师将领为师,学习水战兵法,极有关系列的知识。

成年之后不甘用王府招牌的张凡更是从一名合格的水军士兵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水师将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赘婿当道 贴身狂少 魔天 修罗武神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我的父亲叫灭霸 逆天邪神 乡野小神医 大叔,不可以 龙王殿
相关阅读
惊!刚重生就被疯批反派扑倒了宇宙星海传说我在人间开客栈丧尸末日?可我家住在湘西百炼封神绝对控股八零胖墩:娇气包手握灵泉实习神医东方绿茵江湖绿茵少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