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战争之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注:本章第三人称视角。

村庄坐落于离京城不远的地方。

途经京城有好几条道路,这里也是其中一条。

过去人们喜欢从这个村子经过,再往前,就是里镇,到了里镇等于已经到了京城的外围。里镇的百姓穿着华丽,逢年过节的气氛更是融合了村庄的风土人情与京城的繁华似锦。而平时的里镇也与京城无异,常常是热闹非凡,处处张灯结彩。

里镇的百姓喜欢华丽的衣裳,许多姑娘与夫人的服饰甚至比京城的那些达官贵人的还要拥有更多的图案与花朵,由于用了上好的料子,色泽也是鲜艳万分。

而望乡村,虽然距离里镇与京城都不远,但毕竟是个村庄,不是镇、更非城,所以这里的人们还是非常朴实,他们的穿着也保留着布质的简单料子。

之所以被称作“望乡”,因为生活在这里的都是些南方人留在北方的后代。

早先,南方有些人到京城来谋取生计,他们的父母孩童偶尔来京城看望他们,时间一久,有些长期居住在京城的南方人嫌那里的东西卖得太贵,于是跑到这座荒山来开辟疆土。山着实不高,它本来也是有名字的,只是由于太小太郊没有人记得它叫什么名字了。等到南方人来开辟了以后,人们习惯叫它望乡,山虽矮,毕竟还是座山。

南方人夜晚跑到山顶上头还仿佛能够看到远方的故乡,当然其实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喻意大致如此。以至于后来它就被称做“望乡山”,而它原本的名字早就被人们给遗忘了。

大概人都是喜欢与老乡打交道,搬到这儿来居住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开始生育儿女。随着人口增长,许多不喜欢城镇生活的北方人也开始搬来居住,旋即南北方人开始通婚,最后形成了一个“望乡村”。

时至今日,望乡村的人们早就不会望乡了,因为他们不一定是纯血脉的南方人,根本不需要也不懂得望乡的含义。而就算是那些依靠南方血统一脉传承下来的村里的年轻人,也不会懂得他们的祖宗那种在外谋生、急于功成名就,从而返乡的迫切心情。

——但人们还是习惯称呼它为“望乡村”。

过去人们要去京城都会喜欢经过此处,因为这里的村民很朴实。

但那还是半年前的事情。

自从那次的激烈战事以后,仅仅半年,这里已经被荒废得一败涂地。

说荒废,当然也不是了无人烟,相反,村里的人们还是在劳作,只是剩下的都是些老人、有孩子的妇女,还有孩子们。青壮年男丁不管是自愿的还是非自愿的,都在那场战争中悉数战死。令人惊异的是……

——许多年轻女子也牺牲在了那场战事之中。

看着这份卷宗,周启南知州颇感讶异。

一般打仗的话,男人死伤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年轻女性居然也身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莫非她们也参加了战争?

或者也参与了战争的部分工作?

结果被匪众给一起歼灭了?

真是难以想象啊,连女人都参与到了打仗的工作中……这场战争可想而知有多惨烈了。

他不愿再去多想这种场面,他是个文人,靠着科举一鸣惊人。但与大多数朝廷中的书呆子略有不同的是,他父亲是个卖弄杂耍的,所以他还算得是略懂武艺的,而且拥有着一点他自称的“侠客情义”。若说到打仗,他的确可以列举出一系列良策,只是他心里很明白,那些也都是些类似赵括在战国时提出的纸上谈兵,实战他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

故而,他一直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太平的年代。

只是,大大小小的反对朝廷的流匪与散侠四处存在,几乎每隔十年,朝廷就要面临一次地方性的乱党战争。而这回,这群小小的匪徒居然能够一直打到接近京城的这个小村庄,也真是不容易了。

战争的最后当然是他们朝廷的一方胜利了。可惜为了保卫京城,这代价也未免太大了。朝廷把所有军力都孤注一掷地投在了这片小小的望乡之村中,除了士兵,还死了那么多无辜的村民。

想到这里,周启南掀开了马车上灰白的帘布。

车驾即将进入望乡村,夕阳泛着红色照亮了村口的石碑。由于村子位于半山腰,人们为了进入方便,早已开拓出了一条进山乃至进村的平地,但路的周围一望无际的是一大片树木。这些树木都很高,足以遮盖了整个地面。若非开辟了这条道路,同时将那些中间的树木全砍了,恐怕进村的人都不能看到阳光的进出。

左边林子的地面上分明还残留着战争的血渍,有些甚至已经开始泛黑,再过几年如果没有什么战事,恐怕人们早就会忘记这里曾经发生过战争,因为那些血斑到了那时将褪变成为黑色的斑点,血腥味也会被山风吹散。年轻人也许会以为这些斑点只是黑色的漆渍或者油污。

而右边的林子则被推搡地乱七八糟,黑色的血渍遍布地上。只是这里堆砌更多的是坟墓,不种树的空地存在着一个又一个的土堆隆起,而且这些土堆全部都插着木牌。木牌上有些是写了字的,有些则是一片空白,部分木牌上还残留着红色的斑点。那些土堆和木牌的方向并非如同一般的村庄墓地般整齐划一,而是胡乱地堆叠在一处。有几个居然是对立地排列着,还有些更是错综地搅和在一起,根本分不清这墓地原本到底打算埋葬哪个人。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很显然肯定是因为当时战事紧迫,人们先把尸体堆积一起,等到好不容易朝廷胜利了,人手却显然不够,剩下的官兵和百姓们只能手忙脚乱地随意埋葬了尸体。有些家里的人全死了,村长还没来得及确认,而在场活着的人里没有一个认识他们的,所以木牌上连名字也懒得写了。

——草草埋葬。

四个字在周知州的胸口盘旋,久久不能散去。他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但不等于对这种事情完全没有认知。好歹他也读过不少书籍,是知道民间疾苦的那类官员。而且他一直谨守礼节,这种丧葬的形式在他看来……

——简直是对死人与神明的极大亵渎!

“老爷,您没事吧?我看您瞅着外面很久了。”

说话的是他的书童何青,说是书童,其实年龄也不小了。因为从小父母就雇佣他来陪着周启南一起长大、一起读书的,年龄上只比他小了五六岁而已。

这么多年来,他身边需要伺候的佣人还是只用他一个。连这次朝廷派他寻访望乡村,他也只带了何青一个,既当车夫,又当随从。何青的脸生得特别长,下巴又是异常的削尖,如果是外人第一次看到恐会觉得这是整个一张奇怪的脸。不过何青为人很好,这点他是清楚的,所以也不怕望乡村里的人了解了以后发愣。

其实来到这里他是可以多带一些人的,只是他认为完全没有那个必要。村子刚刚经历了战争的残酷,百姓已经家破人亡,他再带过去温馨的一家子和那么多随从,是向百姓们炫耀自己是个当官的,和他们这些平民不一样么?

他不是那种官员,他自认这么多年来,他还算是个清廉的官。虽然有时,他也会在官场上为了迎合对方,特别是上方的时候,说些冠冕堂皇的话,马屁也不是不会拍。但关键时刻,他总是认真的,原则性的错误他绝对不会犯。

“无事,看看而已。”周启南将灰色的布帘拉下,一刹那间,看到了村口的石碑上刻着的“望乡”二字,上面竟然爬满了血迹,像根不肯放手的藤蔓在扒着一块风水宝地死命纠缠,简直触目惊心。

将身子完全坐正,完全埋首于车驾中,他情不自禁地叹了口气。

看来外围虽然都是些树木,但他们也发生过激烈的肉搏战,要不然哪来的这么多血。

可林子里又怎么打仗呢?

还有,这仗怎么打成这样了?

想到这里,周启南终于将疲惫的眼睛沉重地闭上。朝廷正是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说是望乡村自从那次战事以后,里面的百姓都有些不正常,民间甚至用“邪门”这个词语来形容其恐怖程度,也正因此,来往京城的人们再也不敢从此地经过了。

最终,朝廷才会派他来体察民情的。他是个读书人,从来不信鬼神之说,所以……

——“邪门”这种东西还是免了吧!

反正他马上就可以了解事情的原委了。

PS:新人啦,喜欢本文的亲,请动动你们的手指哦!求点击、求关注、求投票、求收藏啦!(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大叔,不可以 我的父亲叫灭霸 赘婿当道 乡野小神医 逆天邪神 修罗武神 贴身狂少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魔天 龙王殿
相关阅读
人在东京,捡到危险大小姐对不起,您的阳寿不足豪门霸宠100招新婚[重生]废土战舰:进化从一艘破渔船开始没钱御兽的我只能当医生了女鬼债主老婆我跟女鬼帝甜甜的恋爱女鬼缠身之给鬼送信总有女鬼非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