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4|23.第一狗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贾珍赶紧又把书拿起来,手捧着书微微颤抖,直眉睖眼,面色赤红。

“这、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他要把我的事儿写到《邻家秘闻》里发给全京城的人看?天呐,这怎生好,我定然会被全京城的权贵们笑话死。”

“何止如此,想想邢忠。”贾赦友好地提醒了一下。

贾珍吓得立马打哆嗦,当初因为邢夫人的死,他特意关注过邢忠的事,其下场如何他再清楚不过。贾珍还记得他那会儿还叫好呢,骂邢忠活该,拍着肚皮十分爽快地大笑一场。而今想想,若自己也遭遇和邢忠一样结果,那他根本没脸活下去。

被迫离京城,离开宁府,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都太可怕了。

贾珍怒急攻心,一边拍桌一边跺脚,咬牙切齿地狠狠骂起来:“这著书人到底是哪来的贼狲猢,别让我找到他,否则我非得把他揍得尿裤子满地找牙,让他哭爹喊娘求我,让他喊我珍爷爷,保证再不写我的事儿!”

“你继续,我先走了。”贾赦作势要起身离开。

贾珍慌忙抓贾赦,急道:“好叔父,侄儿眼看要被这本书害死了,你怎么还走,你可不能见死不救啊。”

贾赦冷笑:“我看你骂人能解决问题了。”

“好好好,我不骂了。”贾珍假模假样的自扇一下嘴巴,而后问贾赦有没有什么办法。

贾赦看他似乎话还没完,便没说话。

贾珍果然开始一把鼻涕一把泪得哭自己可怜。说词一点都不新鲜,老生常谈的几句,什么一时冲动,头脑发热,情不自禁,然后犯了男人都会犯的错。

贾赦冷笑,扬首睥睨着贾珍,“你是简单地玩女人?是乱|伦。”

贾珍顿时蔫了,羞愧地低头耷脑,转而惶惶不安的去抓桌上的茶,往自己嘴里狠灌了一口,有点不敢去看贾赦。

屋子里安静了一会儿,贾珍才讪讪开口问:“那你说我现在该怎么办,难道要眼睁睁的看他把我的事儿写进书里?我猜这件事我算是抵死否认,大家肯定还是相信书上的话,不相信我的解释。”

“这是自然,大家又不傻,干嘛不相信事实而去信你的狡辩。”贾赦嗤笑道。

“那现在可怎么办?”贾珍五官扭曲在一起,愁苦至极。

“我倒是认识个人,他能和著书人说上话。只是你这件事到底能不能解决,要看著者的心情了。”贾赦这话也不算是说谎,他的确认识许多认识自己的人,且都能和自己说上话。

“那赶紧为我引荐!”贾珍急道。

贾赦应下,但要贾珍保证一定会对这件事必须保密,否则惹恼了著书人下场他应该清楚。贾珍连忙拍胸脯保证。

次日一早儿,贾珍收到了一封信,信的落款印着带有独特花纹的“邻家秘闻”四字大章。内容是让贾珍准备好十万两银票,等候中间人和他交易。

当天下午,贾赦带着贾珍到了城北一家很普通的茶楼,二人在一楼大堂坐了会儿,接着收到一乞丐递来的纸条,请贾珍倒二楼二号雅间。

二人随即进了房间,见内间门口处当着一扇大屏风,里面什么光景完全看不到。屏风前面站着俩人,都戴着面具,腰上挎着佩刀,看着是练家伙的,惹不起。进门之后的眼跟前摆了一副桌凳,桌上有笔墨纸砚。贾赦让在此处坐着,嘱咐他切莫冲动毁了前程,而后出去了。

过了会儿,贾珍愁眉苦脸的从屋内走了出来。

“十万两银子啊,十万两,这么没了。”贾珍捶胸顿足。

“不然你也可以留着。”贾赦道。

“不不不,我可不敢留,不然别说损失十万两,整个宁府我都保不住。”贾珍禁不住后怕道。

二人随后上了马车,往回走。

贾珍:“可我真忍不住好奇,这著书人到底是什么身份,这样神通广大。刚刚屏风后的那位中间人,竟然把我日常的饮食起居情况都说出来了。想想一直以来,竟一直有双眼睛盯着我,我害怕,都没胆量恨他们了。”

贾珍说罢,生怕有人偷听他讲话,四处瞅瞅,而后才想起来他们在车上。这下贾珍放心了,才狠狠骂一通,转而好奇问贾赦是怎么跟这些人联系。

贾赦厌烦贾珍的聒噪,一直在闭目养神。这会儿听了这话,方道:“乞丐。”

贾珍本还想好奇贾赦怎么跟这些人纠缠上的,但他此刻见贾赦似乎很累,便识趣儿地没有再开口。反正他心里也能猜出个七八,估摸贾赦是因为邢夫人之死和邢忠一事,被那位著书人的手下们追问调查过。所以贾赦有联系著者的方法,根本没什么好奇怪。

著书人真的真的太狡猾了,竟然利用城中最不起眼最容易叫人忽视的乞丐。京城内乞丐太多,而且一个个穿得破破烂烂,脸都是脏的,以至于哪一个看起来长相都差不多。谁若真想顺乞丐的藤去摸瓜抓人,难于登天,几乎不可能。

贾珍忽想起一事儿,从袖子掏出一张纸给贾赦,“刚走的急,我忘了说,他们还给了我这东西。”

贾赦看了那契书一眼,问他什么想法。

“说什么会把我的银子全都用在赈济穷人,修桥铺路,还有贪官污吏的调查上。又说什么我这是在为造福百姓,改善民风,约束官员恶行之类的好事儿上出了一份力。我怎么不信呢!讹钱讹钱,扯什么匡扶正义的名头,呸,我只觉得他们道貌岸然,恶心人!”

贾珍想想舍出去的那十万两银子,心里特别窝火。现在事情的确是解决了,他是逃过一劫,可只要那著书人活着,抓着他这个丑事儿,他的一辈子敢怒不敢言,哑巴吃黄连干受苦。

对方还让他立了字据保证,以后再不会干出欺辱尤二姐之类的事儿来。贾珍更气不过,不过这件事他没脸告诉贾赦,瞒着了。

对于贾珍的质疑,贾赦这回倒是很有耐心的解释了,“他们若真拿钱享乐,要钱走人是,何必多此一举跟你解释,还留了这张契书给你。”

贾珍愣了愣,想想的确如此。虽然他不愿意承认这点,但如果对方真拿钱走人,他也不会再说什么。而今这般允诺保证倒是容易留人话柄,回头若做不到,落个假仁假义的名声,他们相当于自找麻烦。

贾珍慢慢从全然怀疑,变成了半信半疑。且等以后再看,若对方一直没声响,他保不齐还可以拿此事要挟回去,然后再痛快地骂一场。

“今日事你管住嘴,若再因此而吃了亏,便是你自己活该了。”贾赦提醒道。

“知道。”

贾珍刚才给人家写的保证书里有一条要保密。本来他觉得这事儿跟亲近的人说一说,没有关系。不过刚刚听贾赦这么一提醒,再考虑到那位著书人的神通广大,他还是闭紧嘴巴,以后跟谁都不要说好了。

到了宁国府,贾赦便下车和贾珍分别。黑猪转即回了荣府,把一沓银票和贾珍的亲笔保证书交到贾赦的手里。

“老爷,您一下要十万两,可不少啊。”黑猪叹道。

“本来只打算要两万,给他个警示。不过,谁叫他脾气大呢,骂著书人四句话,我便多给他添了点,想必他也不会介怀。这次能叫他肉痛一下,狠狠长了教训,说不定还是好事儿。”

“这钱该如何处置?”

“过不了多久便要打仗,受罪的始终是老百姓,尽量的多屯粮屯药,京城附近买光了,派人顺着运河附近买,容易运送。”贾赦叹道。

打仗?

黑猪疑惑不已,这天下好好地,太平极了,连西南边境向来不安分的蛮族也在去年签了停战契书,臣服于大周雄威之下,哪里还可能会打仗。黑猪差点以为自己是耳鸣了,听错了这两个字。不过照老爷吩咐屯粮屯药的意思,这分明是在说打仗。

贾赦摆摆手,催促黑猪快去办。黑猪懵了懵,还是应承了,叫上猪毛一起,照着老爷的吩咐办。

贾珍回到宁府后,还在为自己舍掉十万两的事儿肉痛。虽说宁府家大业大,少了十万两还能过下去,可一下子少了这么多现银出去,必然是上下吃紧,他万万不能像以前那样潇洒度日,挥金如土。

这厢他正心痛地感慨,听见门外有人喊着“尤老娘”,贾珍这才想起她们母女还在宁府。

这时候尤老娘已经带着尤二姐笑嘻嘻的进门,给贾珍问好了。

贾珍重新打量两眼尤二姐的容貌,是生得标致,有些漂亮,可跟十万两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我们娘们这两日不见姑爷来,正想着是不是你身子不适,可巧刚刚路过这时听说姑爷才回来,特来看看。”尤老娘满面堆笑道。

“这是宁国府,不是你们娘们随便乱遛的地方,被外人瞧了去,算怎么回事。打今儿起,哪来哪去,都别来烦我。”贾珍立刻冷脸赶人道。

尤老娘脸上的笑还未及收,听这话懵了,转头看女儿们。尤三姐一脸气愤,尤二姐则耷拉着脑袋,此刻已经哭起来。

尤老娘这才发应过来自己刚才所听的话都是真的,尤老娘便欲问缘故,听贾珍开口打发人。

“速速离开,片刻都不要留。”贾珍撂下这话,便冷着脸负手而去。

尤老娘等转即被丫鬟婆子撵了出去,娘三个便不得不回房收拾行李。

尤二姐伤心不已,一直在哭。

尤老娘气得摔了行李,骂贾珍忘恩负义,不敬老,得了便宜还卖乖。

尤三姐去拉一下尤二姐,劝她还是别惦念什么‘薄情郎’了。尤二姐却哭得甩开她,“你才多大,懂什么。”说罢,她继续抹眼泪。

尤三姐气得瞪她,“我是比姐姐小,却天天看你们勾肩搭背的,会不懂你们想干什么!人家是宁府大爷,不过当咱们是个猫狗玩物罢了,高兴逗一逗,不高兴像今天这样,踢我们走人,能说什么!都这会子了,你还把人家的假意当真情,为那种畜生伤心。我看着,都替你憋屈得慌。得亏他现在还没占你什么大便宜露了丑态,你早点醒悟,我们早走了,都干干净净了。”

尤二姐猛地瞪大杏眼,泪汪汪的看着尤二姐,哭得可怜至极。

尤老娘赶忙却拍尤三姐的胳膊,叫她别再乱说。

尤三姐不干,一把推开尤老娘。

“这事儿也有您的份儿,你眼看着那边人心数不正,还纵容我们姐们被他们父子调戏。”

尤老娘登时气哭了,坐地拍大腿开抱怨:“养姑娘不容易,吃穿用样样都要钱,我一个没用的娘们费心把孩子们养大了,却还被嫌弃……”

“求您了,别再用这套话说我们。是我们拖累你了,你把我们拉去陪男人,这跟去做□□有什么分别。”尤三姐这会儿也气急了,平时不敢说的话也都说了出来。

尤老娘上去扇了尤三姐一巴掌。尤三姐便坐地上哭起来。

尤二姐见状,忙从中调和,“都怪我刚才乱生气乱发脾气,你们俩快别这样了,左右这里已然待不下去了,都收拾东西快走吧。”

尤老娘母子三人去和尤氏告辞,只从尤氏那里得了一辆破马车送她们回家。三人便拿着行李从荣府后门上了马车,一个个脸上泪痕还未干。

这时候有个一身脏兮兮乞丐手拿捧着破碗过来。

尤老娘见状,忙打发他快走,“我们娘们改明儿个也要沦落街头了,可没钱给你。”

“快息怒,我是给你送钱的。”乞丐说罢,看看四周没什么外人,把两张银票塞进尤老娘手里。

尤老娘大惊。

乞丐引尤老娘到墙根边上细说。

“这是我们主子代宁府珍大爷给你们的,这钱你们拿回去赶紧买些地,回头租出去,每年光吃租子足够你们娘们活了,以后便再不必求外人。至于珍大爷那边,劝你们还是不要再招惹。”乞丐接着而小声跟尤老娘说,“邻家秘闻本打算要揭露珍大爷和您二女儿的事儿,而今已经被珍大爷托人摆平了。今后他断不敢再招惹你女儿了,别再和宁府有瓜葛,回头吃亏的只能是你们自己。”

乞丐还嘱咐尤老娘,切记不可乱说,否则必有报应。

尤老娘大惊,正要问乞丐的主人是谁,见那乞丐跟会飞一样,迅速抛开不见了踪影。

尤老娘翻了翻银票,竟然一共有六百两银子。的确如那乞丐所说,买些地吃租子,足够糊弄她们娘们每年的花费了。

尤老娘满心疑惑地上了马车,等到了家,才关上门,跟他们姐妹说了这事儿。

“邻家秘闻?”尤三姐最先反应过来,吓了一大跳,转而后怕地拉住尤二姐,“得亏这事儿给压了下来,不然你和她便是邢忠和钱寡妇第二!”

“别胡说。”尤二姐拍拍胸口,她也挺后怕的。这件事贾珍的确受了惊吓,也失了钱财,可他不问不顾便这般打发了他们娘们,着实叫人心寒。尤二姐此刻也想清楚了,对贾珍死了心。

尤老娘一直在拍大腿叹惊险,说着抱住尤二姐和尤三姐。母女三人闷头哭了一阵,尤老娘把银票送进匣子里,下决心道:“以后咱们娘们谁也不靠了,凭我们自己。”

“只是不知这钱是谁给得?如何说是代珍大爷给得?”尤三姐问。

“别猜了,人家好心,我们心领了是。”尤二姐破涕为笑道。

尤三姐转眼珠子仔细想,总觉得这里头有蹊跷,一个乞丐如何知道这般多,莫不是这送钱的人是受了那本书的著者指派?尤三姐被这想法吓了一跳,转而又想不明白著书人为何要白白送钱给他们。想来想去想不通了,便觉得二姐说得对,这事儿必定不是他们所能明白的,只管领下人家的好意便是。

至于宁府,尤老娘母女三人是万万不敢再去了。贾珍一个堂堂宁府大爷都怕被写在那本书上,她们这些无依靠的弱女子自然更怕。男人家毁了名声尚还可以苟活,可女人若名声尽毁,便只有死路一条了。她们还不想找死。

……

三日后,便又到了一个月的中旬。十五这日除了有月圆,更是《邻家秘闻》的派送日。

本来这些被派书的权贵们都做好了准备,准备好晚上收书,然后热议一番。谁知一大清早儿,天刚蒙蒙亮,各权贵府邸的看门小厮在门口捡到了一个大信封。

小厮们都算是见识过两次世面了,这会一看这信封,心里猜出个七七八八,再掂量一下重量,摸着里面像是一本书,便肯定是《邻家秘闻》了。小厮们立刻急急忙忙地送给主人。

有些权贵还卧在榻上正睡眼朦胧,一听说书来了,人还没从榻上起来,立刻拆信看书。

本以为这书里第一页所述的事,必定会是揭露什么贪官污吏的大事。可大半本看了下来,全然不知所谓。

先是讲什么京城新增乞丐有多少名,都来源于何地,之后还有一些是不知名村县的不知名百姓的问答记录,都是口述证词,当然也可以说根本不算证词。因为被记录下来的基本都是老百姓们为著者指路受灾地方在哪儿的废话,十分乏味。这著者哪怕去灾区看一看,描述一下朝廷赈灾的景象,也比这么绕圈圈四处问受灾地在哪儿要好得多。

总之,这第一件占据大半本篇幅的事,这么莫名其妙的结束了。杂乱无章,不知所谓,感觉完全像是在凑数。

至于第二件,御史大夫宠妾灭妻,而且是姐妹争抢一夫的事,实在是辛辣够味,让人读完之后气愤不已,甚至有磨刀霍霍直接宰杀孙信阳的冲动。

尽管后面的事件叙述的不错,但因为第一件事写得太草率,且占据篇幅太大,给众位读书者留下了一种胡乱凑数的印象。权贵们因此很不满,想抗议却无门。许多正好近日闲着无事的,连早饭也不吃了,赶紧动身平日常去的茶楼抱怨这件事。

……

宋府。

宋奚用过早饭,净了手,方从下人手里接过《邻家秘闻》来看。他才翻了几页,脸色大变,命人立刻备车进宫。

路上,宋奚还在心里狠狠埋怨了一下贾赦。这么大的事儿,他之前竟然没有透露半点消息给他,亏得他之前好心提供了第二个故事给他,他竟转脸无情。

大周朝每十天一早朝,平日有事时,皇帝都会在太和殿处理政务。

今日不是早朝日,宋奚到的时候,正赶上皇帝宣见几名御史台的大臣。宋奚可等不起,直接叫太监进去传话。

三皇子穆瑞迥此时也在偏殿内等候面圣,见小太监果然听话的进去传话,不禁讥讽宋奚:“有些人是了不得啊,样子不同凡俗,面子也大过天。没生在皇家却比皇家人还娇贵,连皇子尚还要把凳子捂热了才能见到父皇,人家可以脚还没落稳便着急催促了。”

宋奚微微侧首,问守殿太监:“近来是哪个大臣教三皇子读书?”

“回宋大人,原太子太保江洪榧,江大人。”

穆瑞迥察觉不对劲,暗暗瞪宋奚一眼。

“听闻他年近七十了,有些老糊涂,我还不信,而今瞧,是该信了。”宋奚斜睨一眼穆瑞迥,转而冷笑一声,再不多言。

穆瑞迥气不过,正准备和宋奚分辩,听见那边有人来传宋奚觐见。不大会儿,又有人来传穆瑞迥过去。

穆瑞迥赶紧快走两步,一前一后和宋奚进了太和殿。

二人进还未殿时,便听到殿内还有人在说话,声声铿锵,似乎带了很大的愤怒。转即,看见地中央跪着一人,正式御史大夫孙英武。

“圣上,此书著者妄设妖言惑众,大逆不道,理应取缔。臣甚甚至想过,这书著者若是受朝中哪一位奸佞指使,先真迷了众人,而后以假惑了众人,凭此再以一己私欲铲除异己,进而做大他自己,岂不骇人!”

“孙御史这时候奏报,是不是有些狗急跳墙了?”宋奚站定之后,便笑了下,像是偶然听得随口一问。

孙英武却异常激愤,立刻反驳宋奚,“我之所以启奏圣上封禁此书,正是因为今日我看到此书新一期的内容在胡编乱造,肆意诋毁。此书的确检举几名贪官的恶行,御史台也的确查证属实,也正因这缘故,令此书在京城内颇有些影响,谁知这著者江郎才尽,为追名夺利,竟扭曲事实胡编乱造,意图构陷一名清白无辜的官员。”

宋奚往孙英武的方向瞟了一眼。

“可这名官员是你儿子。”另一名在场的御史郑桥立刻出声道。

“自古举贤尚不避亲。而今我儿蒙冤,我岂能不为他说话!”孙英武对宋奚还能忍一忍,但对郑桥他直接厉害地吼起来。

皇上还在上首坐着,孙英武此举便有些冒犯了。孙英武心中大骇,忙磕头给皇帝赔罪。

皇帝刚刚只听孙英武一言的时候,觉得颇有道理,也有没把一本民间杂书看在眼里,便觉得顺手封禁了这书也没什么。不过刚刚他见孙英武突然如此失态,皇帝不禁便有些犹豫了,觉得其中应该有内情。

皇帝正思虑该如何处置,宋奚把书呈送上来。

“宋卿你这是?这书朕已经有一本了。”皇帝叹道。

宋奚:“皇上可看了前面?”

皇帝摇头,这种书他怎么可能有没兴趣看。

宋奚:“晋王可能要反。”

一句话激起所有人的惊骇。

不仅皇帝讶异,在场的其他人都惊讶地看着宋奚。谋反可是大事儿,这种事儿谁都不会乱说。更何况说此话的人是当朝国舅,堂堂一品大学士。

三皇子穆瑞迥却不以为然,忍不住嗤笑道:“宋大人行事向来谨慎,您可别说您今天仅仅是因为一本书上的戏言,相信晋王要谋反。”

宋奚冷笑,“多说无益,两件事叫人一并查了便知。”

皇帝刚才听孙英武发牢骚,便先入为主,一直觉得这《邻家秘闻》是一本胡编乱造却很在民间流行的低俗杂书,故而不稀罕去看书上的内容。而今见宋奚对此书内容深信不疑,且事关谋反大事,皇帝自然要仔细研读上面的内容。

书里面的起初讲京城中的乞丐只有鲁地人,没晋地人,这微微有些奇怪。之后便是几个村县的描述和当地百姓的话语记述。

“张乾县,玉琳村,猛虎县,知秋县……”皇帝皱眉重复着这几个地名。

宋奚:“正是晋王封地的村县。”

皇帝忙叫人呈上地图,让宋奚按照书中描述点画。

宋奚对于书上所述内容早已过目不忘,执朱砂笔很快圈完。最后在南边的晋城画了一个最大的圈。

皇帝打眼一看,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所以那些百姓说什么东边西边有灾情,都是假的。

“晋地根本没有受灾?他晋王是诈灾骗粮?”

“这怎么可能,圣上当时已然派了钦差刘忠良去赈灾,刘忠良归来后还回报皇上说晋地灾情十分严重,百姓瘦如骷髅,甚至易子相食。”孙英武坚信那本书上写的内容都是假的,所以此时此刻当然选择坚定不移的去相信刘忠良实地巡察的结果。

“的确,是该要问问当时的赈灾钦差刘忠良了。”宋奚叹道。

皇帝冷笑,相较于刘忠良,而今他反而更相信这书上的调查所言。毕竟刘忠良巡查走得是明路,对方若深知其癖习有意诓他,伪造受灾场面令其没有觉察,也极有可能。但这本书却不会,因为著者是派了随从匿名深入晋地调查,且走动地方颇多,并有京城乞丐情况作为佐证,完全不像是谎言。

晋王是当朝唯一一位有封地的异姓王。从去年开始,皇帝心生废黜异姓王爵承袭封地的念头,稍微打压了他两次,自然希望他能领悟其中意思,主动请求归还封地给朝廷。岂料老晋王突然病死了,新晋王承袭爵位之后,皇帝因心生愧疚,一直没有动手,甚至有考虑过过段时间,将公主下嫁给新晋王作为补偿后,再行取消其封地。

万没有想到他的想法还没有付诸实践,晋王生出谋反的心思。

皇帝叫人宣刘忠良后,便顺手翻了翻《邻家秘闻》的后半部分,讲得正是孙英武幼子孙信阳之事。这著者的确没有什么文采,且叙事用词白话,不像是什么有才华的人。但其所述内容却十分严谨,实际调看到听到什么样便说什么样,找人佐证的时候,也写得原话,通篇并未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揣摩什么。孙信阳的事和第一件晋地调查的事一样,给人感觉是很真实的还原,并没有任何造谣之处。而且从最后一人的证言来看,这人似乎是孙信阳亡妻的十分亲近之人。

皇帝当下派人去户部查问,而后便得知吴翰林家里的情况。吴翰林有共二子三女,吴氏是嫡出长女,吴姨娘是庶出次女,还有一名嫡出小女儿,其嫁得人正是现今的蒲柳县县令。

皇帝觉得,这最后一人的证词很像是这位小女儿,其言词十分激愤和恳切,连旁观者读了之后都会感受到其心中百般纠葛的后悔、心酸和难过。

这时,刘忠良来觐见了。

皇帝让他重新回报一遍晋地情况。刘忠良虽有不解,但老老实实一字一板的将他之前所回报的话重新说了一遍。

皇帝无奈至极,“朕是在问你,除了这些你还有何处觉得异常?”

“回皇上,当日晋王带领臣去巡查那两处村县的时候,的确是饿殍遍野,民不聊生,那几个纤瘦孱弱孩子的哭声至今还音犹在臣的耳边。”刘忠良悲苦的叹息道。

皇帝略作沉吟,转而警告在场诸位今日之事保密,而后打发走闲杂人等。

皇帝便问宋奚,“刘忠良说得到很坚决,你觉得如何?”

“还请圣上速派密卫调查此事。”宋奚拱手道,“以免横生意外,也可提前调派兵马,以备不时之需。”

皇帝蹙眉看一眼宋奚,点点头,当即安排下去。

三日后,密探来报,晋地受灾一事查无实证。

皇帝气得立刻罢免刘忠良的官位,令其在家闭门思过。转而又再次传旨,加派调遣兵马的力度。

皇帝立即召宋奚前来觐见。

皇帝在等人的时候,拿起《邻家秘闻》又放下,用手指敲了敲这本书上的封皮。这才注意到封皮上面的四个字是用有特别印花的大章盖上去的。此举目的大概跟虎符是一样,以防人造假。可见著者心思缜密,行事十分谨慎,且其细致入微的洞察能力,绝非当朝任何一位官员能比。

“仅仅因为京城没有晋地乞丐,他便洞悉了如此巨大的内情,此人实在是——”皇帝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词儿形容这名著者,若说他有才华,他的文词能力偏偏很普通。

“怪才。”宋奚接话道。

“对,的确是怪才。”皇帝丢下书,凝视宋奚道,“我要你务必找到此人,朕要见他。”

宋奚:“臣遵旨。”

……

十日后,《邻家秘闻》第三期辗转传到了晋地。因晋地当地人对于本地的一些村县地名都比较熟悉,立刻察觉出书上内容的不对,上报给了晋王。

晋王翻阅此书后,大感不妙,立刻命手下召集人马,准备提前起兵谋反。

皇帝派出的密卫们早已经密切监视晋王的动向,见其一有异状,便立请兵诛杀讨伐。晋王紧闭晋城大门,出兵迎战,坚守抵抗。

然而晋王到底因事发突然,准备不足,而落败至死。战事从开始到结束只维持了大约五日左右。打仗的时间虽短,但整个晋地却如同被洪水冲过,家园尽毁,民不聊生。此时朝廷派来的抚恤钦差却刚刚从晋地出发,还需要许多时日才能到来。

幸而这时有一大善人突然出现,派人前来晋地用米粮救济,并且备足了草药给那些因战事而受伤生病的无辜百姓。

百姓们问及善人的名字,都被告知叫“邻贾珍”。远近附近乡绅都没有叫这个名儿的,再细查江湖上的一些侠匪侠盗,也没有这个名儿。

百姓们都费解不宜,但都非常感恩于“邻贾珍”的救助,一并称他为“珍大善人”。

此事慢慢流传开来,最后传到了京城。贾珍也听说了此事,一研究,估摸这是那位神秘著书人花他的钱在赈灾。“邻贾珍”是专门给他的一个暗号。

本来一直因为那十万两银子很肉痛的贾珍,而今听人家“珍大善人”这么一叫,心情豁然好了,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儿,特别骄傲。他非常高兴地把此事分享给了贾赦。

“你说我厉不厉害?”

贾赦点头,“你的钱厉害。”

“诶,叔父,你夸我一下能少块肉?我的钱,那不也是我的么,便是我做了善事。”贾珍喜滋滋道,“回头见了人,我可要好好告诉他们,我叫贾珍,是那个珍大善人。”

贾赦笑一下,不置可否。

贾珍特别高兴,非要拉着贾赦出去吃酒庆祝一下。“这事儿我得感谢你,不仅让我免除了危难,还落了个好名儿。”

贾赦不愿去,奈何拗不过贾珍的闹腾,遂只好应承了。二人上了车后,贾珍便要车夫直接驾车去城西的状元楼。

半路上,忽然听见闹哄哄的声音,车也停了。

“赦大老爷,大爷,前面的路挤满了人,不能走了。”车夫道。

贾珍边叹问是什么事儿,边掀开帘子,见前头不远处的孙府大门口集结了许多人,有百姓,也有官兵,且吵吵嚷嚷,骂声不断。(83中文 .83.)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赘婿当道 乡野小神医 修罗武神 我的父亲叫灭霸 贴身狂少 龙王殿 大叔,不可以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魔天 逆天邪神
相关阅读
龙虎天师传龙虎风云王大痞臣凡仙诀梦魇代码神霄东来在斗罗觉醒写轮眼武魂阿帕最强宗门养成系统:开局烛龙地脉娱乐圈大了啥人都有